想要做女王?一生控好糖——女性一定要知道的几件事
本帖最后由 晴-空 于 2019-3-9 09:19 编辑女性一生要经历三个特殊时期:青春期、妊娠期、更年期。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构造以及所承担的生育角色,可能更容易中招糖尿病,如果患上糖尿病,不仅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,还可能影响后代。因此,了解女性糖尿病的特点以及不同人生阶段的生理特点,控制好血糖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青春期:减肥道路千万条,健康安全第一条。减肥方法不科学,控制血糖两行泪
青春期是从性未成熟到具有潜在性生育力的过渡时期。在此期间,第二性征开始发育,激素及代谢变化亦随之发生。青春期女孩在糖尿病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,从而影响血糖控制,其中包括:
①一些女孩为保持身材苗条,会采用过度节食甚至催吐的减肥方式,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和内分泌失调,不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。
②青春期女性患者为逃避胰岛素的副作用体重增加,漏打或少打胰岛素;
③月经异常:月经异常和糖尿病可互相影响。月经周期由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,这些激素会直接影响血糖波动,孕激素还会引起暂时性胰岛素抵抗,使血糖难以控制;而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的内分泌系统疾病,也会影响到卵巢的分泌功能,使性激素分泌异常而导致月经失调。
④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:PCOS大多在青春期由于月经失调而被诊断出。糖尿病与PCOS相互影响,胰岛素抵抗会引起PCOS,PCOS也会加重糖尿病。因此,当女性出现月经异常、身体多毛、不孕、肥胖、黑棘皮症(阴唇、颈背部、腋下、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褶皱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,呈对称性,皮肤增厚,质地柔软)等症状时,需及时查血糖。
⑤避孕药: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,二者都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,不利于血糖控制。避孕药还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凝固度,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具有相关性,很可能在青春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“埋下伏笔”。女性预防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,应从小开始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减肥道路千万条,健康安全第一条。减肥方法不科学,控制血糖两行泪。还需谨记:饮食习惯保持好,积极运动不可少,熬夜酗酒不能要,坚持下来血糖好。
妊娠期:少食多餐要注意,血糖监测莫忘记
目前,全球约有超过1.99亿的女性糖尿病患者,其中2/5的女性正处于生育年龄。作为准妈妈们,这些知识要知道:
①约有2%~8%的女性会在妊娠期间,尤其是24~28周出现妊娠期糖尿病。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,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糖尿病。研究表明,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。
②女性在妊娠期间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,其中胎盘泌乳素、孕酮、雌激素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增加。一般来说,孕期母体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,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,就会造成血糖上升,特别是那些具有糖尿病家族史、年龄大于35岁、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女性。
③妊娠期高血糖严重危害母儿两代健康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可透过胎盘,可导致胎儿出现高胰岛素血症,导致巨大儿、流产、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或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。此外,约一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5~10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,其子代发生肥胖、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也显著上升。
为避免妊娠糖尿病,一定要合理饮食,少食多餐,孕期适当运动,控制体重,定期检测血糖、血压。孕前血糖应控制达标,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,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,建议HbA1c<6.5%。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,不推荐口服降糖药治疗,可应用胰岛素治疗将HbA1c控制在<7.0%,餐前血糖控制在3.9~6.5 mmol/L,餐后血糖8.5 mmol/L以下。
更年期:饮食均衡多运动,睡眠充足心情好
更年期也称绝经期。雌激素是维持女性身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激素。目前,国际公认的女性更年期年龄是41~60岁。
在更年期,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,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随之降低,引起整体新陈代谢的改变,包括糖代谢和脂代谢。很多女性在这一时间开始发胖,胰岛素抵抗加重,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,不利于血糖的代谢平衡。因此,更年期成为女性患糖尿病的高危时期,雌激素、情绪、肥胖是致使该阶段女性血糖上升的三大因素。
此外,更年期激素的升降引起的潮热、忧郁以及短期记忆丧失有可能被误诊为低血糖症,需注意与之鉴别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,均衡饮食、规律运动、保持充足睡眠,尤其是保持好心情,对更年期女性预防糖尿病能起到重要作用。
老年期: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需管控,注意预防感染和骨质疏松
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,常伴有ASCVD的危险因素聚集,如肥胖、血脂异常、高血压、高尿酸血症、高凝状态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。因此,老年女性需综合管理多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。
骨质疏松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,尤其是女性,其原因在于,女性在50岁以后多数进入绝经期,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,骨量开始出现大量丢失,男性50岁以后雄性激素水平和肌量的下降也导致了骨量的流失。调查发现,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.2%,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.0%,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.1%,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51.6%。我国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,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。
泌尿系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感染类型之一。相比于男性,女性尿路、生殖道感染风险本身就高出数倍,对于糖尿病患者,尿液中葡萄糖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,可使感染风险进一步加大。因此,预防感染是女性糖尿病患者一辈子都要重视的事。
对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来说,除降压、调脂、降糖、减重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外,还需预防骨质疏松,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、适当运动;严格控制血糖,注意卫生,饮食清淡,预防泌尿系感染。
总结女性一生都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,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,做到:青春期监测月经,怀孕时少食多餐,中年时控制体重,更年期不乱补充,老年后护好心脏。此外,坚持锻炼,控制体重;控制饮食,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;舒缓心情,避免情绪波动;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。坚持下去,您就会拥有一个健康、美丽的人生!
参考文献:1. IDF Diabetes Atlas, 8th edition, 2017.2.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17年版). 中华糖尿病杂志,2018, 10(1):4-67.3.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.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, 2018年10月.来源:《国际糖尿病》编辑部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
页:
[1]